本期吧主:周雨霁
本期聊客:陆慧黄添浩吕飞飞张玉玲王健
生态葬是指人的遗体火化后,通过“海葬”“草坪葬”“花葬”“树葬”等不占地或少占地的方式处理骨灰,具有绿色环保、节约资源和成本低等特点。2015年3月19日起,我县对参加生态葬的按每具骨灰1200元标准发放补助。两年来,对于这一新型的安葬方式,市民们究竟如何看待?能否接受?又会如何选择?
能接受,但是不一定会选择
陆慧(教师):生态葬这种方式不是不好,我可以很坦然地和朋友讨论它的优点,但如果是自己长辈的身后事,我肯定无法开这个口,宁可选择传统点的安葬方式。据我所知,家里不少长辈、朋友同事的父母,已经为自己买好了墓地。作为年轻一辈,我能接受不保留骨灰的生态葬,但显然大多数人,尤其是长辈们还没有接受这种方式,所以我不想提早尝试。不过随着墓地越来越少,生态葬肯定是以后的趋势。
绿色殡葬是对生命最好的尊重
黄添浩(研究生在读):我觉得生态葬是一种很好的安葬方式,回归自然在我看来是对生命最好的尊重。随着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近年来,不断上涨的墓地价格让很多人感叹“死不起”。我详细了解过生态葬,生态葬也有树葬、花葬、草坪葬、海葬等不同形式可供选择,不同的生态葬也各有特点,至少在很多年轻人的观念里是可以选择的。几十年前,不被接受的骨灰堂安葬现在正在渐渐普及,我相信等我们这一代老了,生态葬也会逐步成为主流。
传统观念影响大,文化认同还需时日
吕飞飞(公司职员):当下,中国人“厚葬”的传统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像我这样年龄稍长的人,大多数还是认为死者为大,应入土为安。我认为这种传统的殡葬文化要得到改变,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可以说在多数人的观念里,殡葬就是送长辈最后一程,即使多花钱买墓地也是值得的。如果采用海葬、树葬等方式安葬长辈,年轻一辈可以接受,但长辈们往往无法理解,也怕被其他长辈或者朋友冠上“不孝顺”“舍不得花钱”的骂名。
生态葬后祭拜先人会不方便
张玉玲(退休职工):人们都知道海葬回归自然,既绿色环保,又为后代节约了土地资源。但海葬没有先人的墓碑,采取这样的安葬方式,以后我们祭扫先人的时候,很多后人祭扫时没了“物”的寄托,就只能站在海边环顾一望无际的海水,没有了传统墓葬的刻碑留名,一点念想也没了,心里自然不是滋味。生态葬后期会带来祭扫不方便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让我们望而却步,担心后辈祭拜先人会不方便,清明扫墓也没地方去了。
传统墓葬仍为主流,绿色殡葬任重道远
王健(县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科长):我县正在推进骨灰节地生态葬法改革,但骨灰到公墓安葬仍是市民的主流选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墓葬;节地的骨灰堂安葬也就是盒葬,占比也只有20%左右。推广不保留骨灰的生态葬4年以来,我县共有4例生态葬,今年目前有3个报名者,选择生态葬的大多是一些老党员、老干部。生态葬“叫好不叫座”,究其原因主要还是观念问题,加上我县公墓价格相对来说并不高,加之群众在殡葬消费上的攀比心理,大多数人还是比较传统,首选公墓安葬。作为民政部门来说,我们的出发点是保护群众的殡葬权益,让每个生命“生有所养,死有所葬”。因此,在加大宣传和推广生态葬的同时,在资源允许的情况下,我们的原则还是尊重每个人的不同选择。
吧主留言未来,生态葬路在何方?从长远看,节地生态葬是推动殡葬改革向更环保、更低碳发展的必然趋势。不过,殡葬改革不同于其他改革,不能强制执行,必须以引导为主。因此,等待老百姓的殡葬观念慢慢转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政府部门也要通过引领示范,改变大家的旧观念,相信假以时日,这种新型的安葬方式也会被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采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