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为骨灰海葬服务建立47项标准
自1994年5月至今,北京市骨灰海葬工作已开展了24年,截至目前累计播撒骨灰2万余份,随行家属近7万人。
2009年,北京市民政局推出“零百千万”工程。即:骨灰海葬零收费,百元能买骨灰盒,千元温情送逝者,万元骨灰能安葬。同年,《北京市骨灰撒海补贴管理办法》出台,规定每份骨灰补贴2000元、免费随行家属2名;2014年骨灰海葬补贴调至4000元,免费随行家属增至6名。2016年,推出“自然葬”每份骨灰财政补贴4000元,同时实行6项基本殡仪服务全免费。2015年—2017年间,相继出台《关于全面推进绿色生态殡葬建设的意见》《关于健全本市节地生态安葬补贴激励机制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健全本市骨灰海葬、骨灰自然葬补贴办法的通知》,给予政策保障。2012年—2017年,骨灰海葬业务年均增幅22%,骨灰撒海量从2012年的1003份增长到2017年的2675份,截至2018年8月底,本年度已播撒骨灰1942份,随行家属7690名。
24年来,北京市海葬工作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原则,保持骨灰撒海安全“零事故”,打造标准化服务。2015年,北京市殡仪服务中心作为全国首家国家级骨灰海葬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顺利通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专家组验收,其为海葬服务建立了47项标准,全面覆盖骨灰海葬服务。
探索出1042骨灰海葬北京模式。即10项免费服务(免费纸质环保骨灰盒、存放骨灰、乘车乘船、鲜花、告别仪式、当天出行保险、骨灰海葬公证、全程紧急医疗救护、自助午餐、纪念光盘)、4项便利服务(在城区设立三个海葬业务办理处、在郊区设立多个咨询点)、海陆两类公祭活动,全面打造服务品牌。
北京市海葬工作使用专用船只、专用码头、专业团队。2018年启用国内首艘骨灰海葬专用船“国宾9号”,载客量达212人;组织专车将参与海葬的家属接送到天津国际邮轮母港专用码头。
回顾北京海葬的发展历程,目前财政每年为海葬服务投入1000余万元,坚持殡葬公益属性,保障基本民生,促进了生态殡葬发展,全市每年海葬量达到了年安葬量最多的墓园的3倍,有力推动殡葬改革。(北京八宝山礼仪公司副总经理王德东)
上海:“小机构,大海葬”
上海市海葬工作的特点概括起来就是“小机构,大海葬”。上海飞思海葬服务部承担着上海市海葬服务工作,员工6人,车辆1部,每年骨灰海撒量3000多具,人员少,任务重。经过了飞速发展,上海骨灰撒海量从1991年287份,增长到2017年3464份。截至2017年,上海共举行357次骨灰撒海活动,有近3.3万户家庭16.2万人次参加,共撒骨灰4.05万具。其中包括为无锡、常州、苏州、南通、嘉兴等8市2县2011户家庭提供海葬服务。
因为社会对海葬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上海海葬活动目前转为只接受本市户籍逝者参加。逝者家属可通过拨打962840进行电话预约登记。活动时间定在每年3、4、5、10月。本市户籍逝者骨灰参加海葬,家属可享受由政府发放的3000元补贴,在撒海结束后60天内办结。对每例骨灰补贴1600元运营成本、438元办公成本,每年由海葬部申请,殡管处、殡葬中心进行资金监管和拨付。
对无法提供遗体火化证明,也无法提供墓穴证、骨灰寄存证的本市户籍逝者,但可提供沪籍证明的家属,可免费6人上船参加活动但不享受3000元补贴。对原是本市户籍,后因支内、支边等后来户籍在外省市去世的逝者,其家属可有2人免费上船参加海葬活动,但不享受其他补贴。对于原籍是上海的港、澳、台及海外同胞参加海葬活动,申请人需提供侨办开具逝者的身份证明材料,可享有最多2名亲属免费上船撒海,不享受其他补贴。
上海海葬活动遇到的瓶颈包括持续增长的海葬需求与越发严格的内河船舶管理之间的矛盾,东方之星号沉船事件后,内河船只抗风等级全部下调1级,撒海专用船只抗风等级下降至7级,对海葬活动影响较大。(上海飞思海葬服务部刘维斌)
广州:“互联网+”助力骨灰撒海服务升级
广东省广州市作为一座开放包容的城市,在诸多领域勇于探索、敢为人先,早在1988年便在全国率先开展骨灰撒海活动,当年共有1692人参加了活动,撒海骨灰1091具,开创骨灰撒海活动先河。1988年至2017年,广州市共组织撒海活动85批次,撒海骨灰21253具,参加群众33029人次。
广州市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健全节地生态安葬奖补激励机制,让骨灰撒海成为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一张名片。
一是建立标准化服务流程。2009年,广州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实现骨灰撒海服务免费,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增加免费服务内容,为参与活动群众提供船票、出行保险、午餐、鲜花、纸质环保骨灰袋、骨灰撒海仪式、全程紧急医疗救护、撒海纪念品等八项免费服务,同时不断细化服务流程,简化办理手续,建立了标准化撒海服务流程。
二是实施节地生态安葬奖励政策。2013年1月,出台《广州市骨灰撒海补贴办法》,对符合条件的群众给予1000元的骨灰撒海补贴。2016年8月,出台《关于免除非户籍人员殡葬基本服务费用的通知》,将骨灰撒海免费范围扩大到非户籍人员。2017年3月,出台《广州市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实施意见》将撒海补贴标准提高至2000元。海珠区、白云区、南沙区在市级补贴的基础上,出台了本区骨灰撒海补贴办法。
三是“互联网+”助力骨灰撒海活动服务升级。2016年,开通广州殡葬微信公众号,市民可直接在线上办理预约;从骨灰领取、业务确认、补贴申领,均可在同一服务窗口一站式办理;利用数据分析平台,合理调控出海群众数量,实时公布船票余量信息,市民群众可以根据余量信息自由选择出海日期。
四是丰富撒海仪式,增强海葬文化的社会认同感。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聘请殡葬礼仪服务公司再造撒海仪式,从悼词的起草、哀乐的选择到现场布置都充分考虑家属的心理需求,力求简朴不失庄重;设置天堂信箱,家属把对逝者的思念付诸笔端,投入信箱,撒海活动结束后专门举行仪式,将卡片火化传递对逝者的哀思。(广州市殡葬管理处处长梅向阳)
青岛:探索常态化、个性化的海葬服务
山东省青岛市海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1年10月31日,青岛举行首次公开海葬,当时使用的是北海舰队“天目山号”登陆舰,搭载了55位逝者骨灰盒150余位亲属。随后的几年,因为没有专门用于海葬的船只等问题,海葬活动一度中断。
据统计,1991年至今28年间,青岛市共举办了59批次大型集体海葬,167批次小型常态化和个性化海葬,16152位逝者长眠大海,累计节约土地300余亩,为节地生态葬作出了突出贡献。
惠民政策方面,2010年青岛市印发《关于实行骨灰免费撒海的通知》:自2010年10月1日起对本市常住户籍死亡居民骨灰撒海的丧属免收费用,免除费用标准为500元。2017年青岛市民政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骨灰海葬有关政策的通知》:自2017年8月21日起,将每具逝者的骨灰海葬补助标准由500元提高到1000元。自2010年10月1日起,市政府对本市户籍居民实行免费海葬的惠民政策,已惠及近万名逝者,累计减免费用逾672万元。
2016年,青岛市开始探索常态化、个性化的海葬服务——改大规模为小规模,改单一的一年两季的大规模集体海葬为常态化小规模集体与家庭模式,改单独由组织方提供仪式为家属可共同参与设计的个性化、定制化服务;与海洋局就海洋天气海况预报进行实时共享;在殡仪馆内设海葬文化公园,将海葬仪式放在馆内举行;向巴士集团购买专门车辆服务;请专门乐队现场伴奏;筹备海葬宣传片拍摄等等。(青岛市殡葬管理所副所长田安峰)
舟山:丰富的海葬文化吸引众多外地居民
浙江省舟山市凭借自身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逐渐发展起生态环保的海葬。从2010年的2例发展到2017年163例。从海葬逝者的地区分布来看,本市62例,其他省份117例,浙江省其他地市440例。这得益于佛教圣地普陀山位于舟山市,吸引了众多外地民众选择来舟山为亲人的骨灰进行海葬。
舟山当地的海葬船也有自己的特色。岛际遗体运输船属于小型船只,具有灵活性、常态化、收费低等优势,也方便穿梭于舟山群岛之间。
近年来,舟山市加大了对节地生态安葬的惠民政策,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实现了全覆盖,普陀区每例减免5000元,定海区、岱山县、嵊泗县每例减免2000元。为方便海葬逝者亲属祭祀,舟山市建立了普陀区海葬纪念碑和海葬纪念园网上祭祀平台,定期举办公祭活动。近两年来,舟山不断加强海葬文化宣传。2016年清明期间,浙江省首次五地联动海葬活动仪式在舟山启动;2018年,海葬纪念园举行奠基仪式,中国殡葬协会殡仪服务工作委员会海葬文化交流会也正式挂牌成立。(舟山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朱惟炜)
宁波:邀请公众观摩海葬活动提高社会接受度
浙江省宁波市首次集体海葬活动于2013年2月实施,有8位逝者骨灰撒海。6年来,同泰嘉陵作为宁波市海葬实施的唯一定点机构举办了11届海葬活动,累计骨灰撒海数量为253例,其中宁波地区204人,单批次撒海数量最多为45人。
2013年9月,《宁波市骨灰撒海实施办法(试行)》出台,家属可向逝者户籍地乡镇(街道)提出申请,持《宁波市骨灰撒海服务申请表》以及相关材料,向骨灰撒海服务单位办理登记手续。凡属于宁波惠民殡葬政策保障范围的对象,其骨灰撒海服务相关费用以及不超过5人的随船逝者亲属服务费(每例骨灰为3500元),由财政补贴。目前,宁波惠民殡葬政策免费项目涵盖了基本殡仪服务和入葬生态公墓(含骨灰撒海),享受人群除宁波户籍城乡居民全覆盖外,还惠及符合条件的外来人员等。
关于骨灰撒海方式,同泰嘉陵采取骨灰坛入水的形式,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海葬地点在舟山附近海域,当天车船来回,一天两批次出海。全程有公证人员进行公证,活动结束颁发海葬证书作为纪念。同时,也为每个骨灰撒海逝者开通了网上纪念馆,家属可在网上进行纪念活动。每届海葬活动都会邀请群众观摩,让更多人近距离认识和感受海葬这一生态环保的葬式,提高对海葬的接受度。
宁波接纳外地民众参与海葬,且仅收取成本费用,对生活困难的外来务工人员进行优惠减免,骨灰海葬者中外地逝者占比五分之一。此外,浙江重视地区联合开展海葬活动。2015年3月,宁波-金华首届城际联合海葬暨宁波市第五次骨灰撒海活动举行;2016年3月,宁波、舟山、金华、嘉兴、诸暨五地联动海葬在舟山举行。(宁波同泰嘉陵有限公司董事长沙力)
深圳:海葬活动向外地开放
广东省深圳市自1998年4月24日开始组织骨灰海葬活动,截至目前,共组织43次骨灰海葬,累计将36624具骨灰撒进大海。
从2010年起,每年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深圳市在吉田墓园举行公祭活动,祭祀烈士、因公殉职者、人体器官眼角膜捐献者、海葬者、树葬者等。邀请专业人士策划与主持公祭活动,仪式内容主要包括敬献花篮、花束、腰鼓舞表演、诵读祭文、系黄丝带寄思、祈愿等。公祭活动融入了传统的文化元素,现场布置典雅肃穆。
深圳是一座具有高度的包容心的城市,愿意将海葬活动辐射到更多的地区。2015年,深圳市与贵阳市签订《贵阳-深圳共建骨灰海撒平台联合工作协议》,协助贵阳市亡故居民骨灰撒海活动,且不收取任何活动费用,真正让内地城市的逝者也能实现海葬愿望。截至目前,深圳市协助贵阳市把24位逝者骨灰撒海。(深圳市殡葬管理所所长潘争艳)
温岭:在全国率先实施海葬生前奖励政策
浙江省温岭市在全国率先出台海葬生前奖励政策。
2008年温岭市政府出台《温岭市倡导推行海葬树葬实施办法》,明确了海葬的适用对象、组织机构、实施时间、程序、奖补政策等。2017年,出台《温岭市海葬生前奖励政策》,让签订海葬协议的人群提前享受奖励资金。该文件明确规定,凡签订海葬协议的温岭户籍人员,在海葬后家属享受2000元补助的基础上,年龄达到70周岁后,可按年龄段每月领取100-400不等的奖励金。“生前享有”政策一推出,社会反响强烈,截至今年8月底,共有82人签订了海葬协议,累计发放奖补资金3.87万元。
为保障海葬奖补政策的顺利实施,温岭市民政局结合市财政对大额资金竞争性存放的指导意见,对全市经营性公墓维护经费进行竞争性存放,利息收益增长了10倍,提取利息的50%作为奖补资金。同时,为确保每一笔资金奖补有效,与自愿实施海葬者及其家属签订《实施海葬奖励协议》,规定在其去世后一年内按要求实施集中海葬,对于去世后不实施海葬或者去世后其亲属不按照协议规定实施海葬的,一次性追回全部享受奖励金。
自2009年起,温岭市每年在清明或冬至前后举行一次集中海葬活动,已组织集中海葬活动16次,海葬96例。2017年3月,温岭市承办了全省沿海内陆互联海葬活动。温岭市在每年元宵、清明、冬至等祭扫高峰期,加大海葬活动宣传力度。(温岭市民政局副局长张兆南)
常州:海葬活动与公众实现良好互动
江苏省常州市海葬活动自2005年开始,参与人数逐年增加,截至目前共有483位逝者长眠大海,1270位家属参加了海葬活动。每年的清明前后,常州市都会举行一次集体海葬活动。
常州市出台《常州市区推行绿色生态殡葬工作实施办法》等文件,申请专项资金用于海葬活动、公祭活动、绿色殡葬补贴的发放,为海葬工作的开展保驾护航。海葬活动由市民政局统筹安排,市殡葬管理所负责前期宣传、统计申报、政策解答及后期骨灰整理、人员组织、补贴申请等工作,并于2017年开通了海葬微信公祭。
为方便海葬家庭祭祀,常州市政府于2015年在龙城古园建成常州海葬纪念碑和海葬纪念广场,骨灰撒海者的名字被刻上了纪念碑,为海葬者家属提供了一个纪念亲人的专属地点。10座纪念碑可满足今后30年铭刻海葬者名字的需要。为增加群众参与度,举办了海葬碑文有奖征集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常州市于2017年启动基于“互联网+”模式的96444公共殡葬服务平台。该平台将以96444呼叫中心为媒介,以殡葬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为载体,逐步建立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的城乡基本殡葬公共服务体系。96444公共殡葬服务平台随时为群众提供海葬服务咨询。(常州市殡葬管理所所长狄国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