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封满楼)记者昨日从市殡葬管理所了解到,我市努力探索和实行新的殡葬模式,大力开展骨灰撒海活动。2017年春季开始,本市户籍逝者海葬费用减免标准由500元提高至1000元,同时推行海葬的常态化操作和奖励措施,争取在每年海葬2000具骨灰的基础上,数量有较大的增长,以此进一步推动全市文明殡葬的发展。
海葬费用减免标准提高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青岛市率先在全国开展骨灰撒海活动。从1991年到2016年6月底,青岛市共举办骨灰撒海活动73次,12109具故人骨灰魂归大海。如按农村传统墓穴安葬计算,直接节约土地200多亩。
自2010年10月1日起,我市对本市常住户籍死亡居民骨灰撒海的丧属免收费用。免收撒海费用包括行政审批、检验检疫分担,人工装灰、提供可降解盒、塑料袋、车辆护送、租船、人工礼仪、鲜花、手套、随船丧属不超过4人服务费等。对于外地家属,每具骨灰收取500元。截至2016年6月底,我市共举办免费撒海活动13次,为7167名故人家属免除费用358.3万元。
为服务岛城市民,助推文明殡葬新风,自今年春天起,本市户籍逝者海葬的,减免费用由500元提到1000元。据介绍,自2017年起,青岛海葬活动淘汰环保纸盒,全部改用可降解的环保海葬坛,变骨灰“撒散”为真正意义上的骨灰“海葬”。同时,为满足群众的多样化需求,海葬形式也由过去单一的集体海葬服务调整为集体海葬服务与个性化海葬服务(家庭包船)相结合。两种服务各有4个套餐,分高中低档次,船型、码头和服务内容不一。外地户籍逝者海葬的,自2017年春天起,至少收取1800元费用(含海葬服务费与海葬坛费),根据家属实际消费情况计费。
海葬次数改为一周两次
“青岛市殡葬管理所大胆创新改革,将大规模、一批次的海葬活动改为常态化、小规模、个性化的海葬形式,”市殡葬管理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以前海葬是一年春秋两次,现在调整为常态化服务,在每年春季3~4月份和秋季10~11月份,市殡葬管理所会视天气情况,按预约海葬先后顺序,每周安排2~3次海葬活动,每次发1~2船。
记者了解到,从去年8月底,市殡管所专门组建了海葬工作办公室,探讨多样化服务内容,研究精细化服务方式,提供标准化海葬服务,在反复调研的基础上,拟写了《青岛市海葬多样化服务方案(试行)》,制定了《青岛海葬标准化服务手册》。同时将海葬活动常态化,用小规模、个性化海葬服务取代原先一批次、大规模的海葬活动,解决了船次有限、预约不上的问题,同时,小规模、个性化海葬实现了随时根据天气变化调整海葬时间,大大降低了天气的影响力,使海葬变得更可控、更安全、更人性化。据悉,从2016年10月15日至11月30日,共组织16批次海葬活动,海葬468名逝者,为本市户籍居民减免费用20.8万元。
另外,个性化海葬更加注重家属的特殊需求,市殡葬管理所还推出单独包船服务,可以根据家属的需求量身打造高端海葬服务,不受码头、人数、时间、船型等的限制,同时满足了家属远离集体喧嚣、低调送别故人的愿望,受到了很多家属的认可。
建设海葬生命文化公园
为使海葬服务更加贴心有序,在送别故人前为家属提供一个更安全、安静的缅怀场所,市殡管所在馆内公祭区建设了海葬生命文化公园,增设地毯路引、白色罗马柱、拱形铁艺门等欧式风格布景,为庄重、肃穆的海葬公祭现场平添了几分宁静、温馨的气氛,西式管乐队和弦乐队等服务、个性化海葬祭文,全面提升了海葬仪式的仪式感、庄重感,让海葬不再有压抑感。
家属聆听完主持人的悼词,与故人做最后的道别,穿过白色罗马柱和拱形铁艺门,登上去往海边的大巴,送故人长眠大海。
“今年下半年,我们还准备在馆内西山建生态葬公园,计划将开辟树葬、花葬、草坪葬等生态葬法。同时计划在生态葬公园内建设海葬纪念碑,供家属祭奠海葬故人。”市殡葬管理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根据民政部和省民政厅相关要求,今年我市已着手研究海葬的常态化操作和奖励措施,争取在每年海葬2000具骨灰的基础上,数量有较大的增长,以此进一步推动全市文明殡葬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