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微海风吹拂,地处青岛市重庆南路创建80余载的青岛市殡仪馆海葬广场,已经成为内陆多城集体海葬的首选。这里绿树葱茏、碧草如茵、清静幽雅,穿过一片片绿意盎然的廊道,一幅幅以“陕西八大怪、皮影戏、剪纸画、虎头鞋、兵马俑、华山、大雁塔……”充满西安元素的照片铺满广场两面,一簇簇洁白菊花点缀其中,白鸽立于屋檐,悠扬的小提琴、吉他、电钢琴演奏让悠悠思念萦绕在每个人心中,整个仪式现场庄严、肃穆、优雅、清新。
当天8:30,海葬公祭仪式在司仪醇厚深沉的主持中正式开始,“中国人自古至今重视祭礼,《周颂》主要采集于陕西周王庭,《鲁颂》主要采集于山东鲁国,愿逝者得安息,亲属得慰藉……”追思仪式敬献花环,鸣钟九响,佾舞祭礼,祭文追思,鞠躬致礼,放生锦鲤……幽雅的环境里,225位逝者的家属每人手捧鲜花,带着对亲人最深沉的追思,肃立、默哀、缅怀、敬献鲜花,在此行礼送别亲人最后一程。
简短而肃穆的追思仪式后,工作人员和逝者家属一同前往指定海域,一道送别119位逝者到这片海域长眠。10:00,到达指定海域,碧波荡漾,清风徐徐,海浪翻滚,舰舷摇曳,逝者家属手捧可降解莲花骨灰坛和鲜花依次走向甲板,在与亲人的声声道别中,家属们将可降解莲花骨灰坛缓缓放入大海,罐体在花瓣的簇拥下漂向远方并慢慢下沉。与传统祭祀不同,海葬没有火烛和纸钱,唯鲜花相伴、海风送拂,逝者在大海的怀抱中得以永生。
11:00,119份海葬证书陆续送到每一位家属手中,本届海葬仪式圆满完成。
生态安葬慰藉人心
骨灰撒海回归自然,海鸥飞处萦绕思念。“他生前最喜欢大海,把丈夫骨灰撒入大海,相信他在天之灵一定会感到欣慰。”将骨灰罐放入大海后,来自临潼区的逝者家属刘巧梅仍伫立在船头,不舍地凝望着湛蓝的海水,谈起爱人,她的眼泪夺眶而出,“千条江河归大海,水是相通的,今后无论身处何地,有江、有河、有海的地方,就可以跟他说说话,感觉他离我更近了。”
望着随海浪远去的骨灰和花瓣,许多逝者家属的眼泪夺眶而出,哀思绵绵。“父母是高知分子,两位老人生前曾有海葬的嘱词,母亲的骨灰在家端置了整整15年,父亲去年仙逝,我们一直在等待西安海葬的推出,终于等来这一天了却了他们的心愿。”来自灞桥区海葬家属邵留刚说。
“入海为尊,向海而生。人来自自然,又回归自然,融入自然,这是自然规律。我们的选择得到了家人和亲属的一致赞成。”来自新城区参加海葬的家属王卫星说:“很感谢政府举办这次活动,让我们能够完成老人遗愿,我们想父亲时就可以到海边寄托思念。"
未来将常态化开展海葬
海葬是推行节地生态殡葬的有力举措,文明、节俭、环保,节约土地资源,减轻群众丧葬负担,满足群众多样化殡葬服务需求,更体现了厚养薄葬的文明新风。”西安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22年西安市启动首届公益性海葬活动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较高评价,全市有上百个家庭踊跃报名,这反映了海葬作为一种新的丧葬形式,被越来越多人接受和认可。
据了解,根据西安市惠民殡葬补助相关规定,西安市户籍居民去世后,家属自愿在政府批准的合法公墓以壁葬、草坪葬、树葬、花坛葬等形式进行安葬或选择海葬、骨灰散撒的节地生态方式安葬逝者骨灰的,分为三档进行奖补。第一档壁葬、草坪葬奖励2000元;第二档树葬、花坛葬奖励3000元;第三档海葬、骨灰散撒奖励5000元。
下一步,西安市将大力推广文明节俭绿色安葬方式,积极探索常态化开展海葬活动模式,不断优化服务,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