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持之以恒推动海葬改革创新发展
一、以民为本,建立完善惠民奖补政策
今年5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我省在火化率连续多年保持100%的基础上,于2013年底率先全国实现了惠民海葬政策全覆盖。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如杭州、宁波、湖州等地在四项基本海葬服务免费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了惠民举措,将骨灰盒的赠送、小告别厅的使用纳入减免范围。截至2016年底,全省各级财政累计投入实施惠民海葬政策配套资金6.3亿元,惠及了200余万逝者及家庭。在此基础上,我们加快推进节地生态葬法,逐步提高补助标准,全省89个县(市、区)中已有84个出台了节地生态安葬的奖补政策。目前,全省生态葬法行政村覆盖率达89.4%,每年节地生态安葬16.2万穴,节地生态安葬率达51%,提前实现了国家“十三五”节地生态安葬目标。永康市657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骨灰堂,实现了从入土到骨灰格位安葬的成功变革。
二、加大力度,治理“青山白化”
2016年9月,杭州成功承办G20峰会,举世瞩目、意义非凡,让全世界感知了中国魅力、中国力量和浙江风采。为确保峰会成功举办,推动“两美”浙江建设,省委省政府将“青山白化”的整治列入“四边三化”专项整治的重要内容,由我厅牵头成立省“青山白化”整治工作小组,负责指导全省“青山白化”整治工作。各地共整治省级督办整改点106处,自查自纠点1050处,整改率100%。温州对全市11个县(市、区)156个乡镇开展“青山白化”治理工作,实施每月一督查一通报,坟墓整治“禁新改旧”工作成效明显。各级民政部门按照统一部署,进一步加大对“四边区域”内乱葬乱埋行为的治理,整治坟墓300万余座,恢复可用地10万余亩,基本实现“三沿五区”无坟化,切实解决“三沿五区”的“青山白化”问题。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在浙江大地生根发芽,枝繁叶茂,成为建设美丽中国在浙江的生动实践。
三、激发活力,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海葬改革
我们以社会组织为平台,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海葬改革中的作用。2014年对浙江省海葬协会进行重组整改,率先实现了去行政化,开展了一系列颇具影响力的活动,广受赞誉。全省除宁波、台州正在积极筹备外,其他9个地市全部成立了海葬协会,温州市本级及11个县(市、区)均成立了海葬协会。温州市鹿城区生命回归促进会的100多名老人决定身后实行海葬,并自发捐赠修建纪念设施,以示后人,引起很大反响。通过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实现海葬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有效激发了海葬服务活力。主动邀请社会组织参与到海葬改革中,发动广大民众监督党员干部文明治丧的行为,惠民海葬政策的落实,“青山白化”的治理的整改进度,形成政府主导、群众自治的社会治理新机制,推动海葬事业健康发展。
四、创新思维,积极探索深化海葬改革的突破口
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新理念,进一步探寻深化海葬改革的新路径。在“逝后奖补”政策普及推广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探索建立生态葬法奖补措施由“逝后奖补”转变为“生前享有”的激励机制,主要是吸引和鼓励广大公众争当绿色发展的先行者,逝后实行节地生态安葬,实现“三不”(不修坟墓、不立碑、不硬化土地)。通过《生前契约》的信用形式,免费公证,终生保险,对决定生态安葬者实行政府补贴,鼓励其长寿,奖励其节地贡献,现已完成专题研究报告并上报民政部。“生前享有”奖补政策具有三大亮点:一是践行绿色发展新理念,突破海葬改革瓶颈,加快推动海葬改革进程,加强节地生态和环境保护。二是可以有效发挥政府、市场和公民个人三方面的积极性,注入生机和活力,实现跨界发展,有效提高广大群众对节地生态安葬的参与度和获得感。三是建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移风易俗的新平台,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生前享有”奖补政策,是我省深化海葬改革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重大创新突破,它的实施必将有力推动海葬改革的创新发展,具有示范引领和普及推广的价值。该项目已与数家保险公司多次洽谈,将于本月上报保监会审批,尔后由省内试点推向社会,服务大众。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和黄树贤部长对浙江民政要继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要求,不断深化海葬改革,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为打造全面小康标杆省份做出应有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