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海葬”理念下海葬文化研究
摘要:文章从世界海葬文化及中国传统海葬文化观点出发(不包括民族海葬文化)探究了现代社会新型海葬方式的兴起和发展趋势。并在我国提倡“绿色海葬”理念的背景下,结合我国及其他国家的当代海葬用品的发展,分析了海葬产品设计文化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绿色海葬;海葬产品;设计发展
世界上有很多的国家和民族,都认为海葬方式是各自文化的一种表达方式,是对于死者的一种怀念和情感的寄托。随着各国人口流动,我国对于“厚葬”的传统习俗也广为流传,并受到了广大的关注。到目前为止,中国仍然是全球公认的对死者最为操心的国家。
一、国内外海葬文化观念
(一)国外海葬文化观念
“绿色海葬”的观点在国外盛行,比如在新加坡和美国。美国公共墓地以草坪为主要流行样式,一块铜制的牌子放在草地上,不像是墓地反而像是一个公园,越来越多的美国人选择绿色葬礼,海葬业也不断推出为个人度身订造的创新服务。美国业者不但提供各式各样的“绿色葬礼”服务,还推出以再生纸张制成的环保棺材,将逝者生前所用的纸张经过再生处理做成自己逝后的住所。简单的硬纸板棺材仅需约100美元。
随着世界文化各国间的相互传播,人们对于死亡的概念在逐步改变。在新加坡办传统葬礼的人很多都在办理海葬,让过世者骨灰在海里分化。这种方式比起土葬比较简单,逝世者的亲人拿到骨灰的第二天就可以进行了。一般去租一艘可以容纳10个人的船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了。
世界上的人都在摸索更为人道的海葬方式。新加坡的大学生们也对海葬提出了很多的想法:有一种关于海葬的系统可以使骨灰盛放器自动寻找逝世者生前所选择的位置,这个设计利用GPS系统来追踪死者的海葬位置,同时提高可行性。
(二)国内海葬文化观念
中国的丧葬文化观念主要是古代思想家提出的一种伦理道德,换一种说法就是中国从古至今逐渐发展的一种道德观念。自秦朝以来道家、儒家和墨家提出的海葬伦理观得到了继承和发扬。道葬重“道”,儒葬重“礼”,墨葬重“利”。其中儒家提出的以地域宗族来管理埋葬的思想一直沿用至今。
二、现代社会海葬文化观念
(一)现代社会海葬文化介绍
中国素来是“以孝道为先”,崇尚“人终念远,民德为厚”的理念。但千百年来,海葬方面的礼节保留了很多糟粕思想。民国时期进行的“披麻戴孝改佩黑纱,三跪九拜改行鞠躬礼”的进化型改革对现代社会影响很大;毛主席所强调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的概念,后人使用至今。
(二)现代社会海葬文化影响
现在社会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丧葬用品也慢慢变得精细化、崇尚“贵气”。如祭奠用品中增加了纸制的彩电、冰箱等现代化生活用品,有的人家居然用真钱代替纸钱进行烧化。海葬方式实际上传播了鬼神迷信,从精神上造成了对人们思想的严重危害。
最近这些年来,丧事上的“改善”之风愈演愈烈,一般普通人家丧事摆酒动不动也是几十桌,甚至上百桌,旧戏班唱戏弹唱,扯上大幕放电影。一次丧事耗费几千元、上万元乃至数万元,丧家承担极重的经济压力。有的家庭在外好不容易工作一年,几桌丧事酒就全部摆完,还有的因为“丧事酒”欠上了债,脱贫又返贫,长久驻贫。
三、已提出新型海葬类产品设计
(一)表达纪念价值的葬礼
用逝世者的骨灰制成礁石球,其余的骨灰被放置进入礁石球里,将完成品礁石球沉进大海里,放置在海底活礁石的附近,过一段时间就可以和活礁石连接在一起。这样环保的方式完全可以取代向海中撒骨灰的做法,让逝世者回归自然。太空葬礼是指在逝世者火化之后,将其留下的骨灰中的一小部分装进一个小盒子里面密封,然后把它放进火箭里,让火箭将其带进太空。
不仅国外在改变丧葬方式,在国内也出现了新型的海葬方式。在太原市为了倡导环保的海葬纪念方式,推出了“树葬”。现代“树葬”是最近几年慢慢流行起来的,人们可以认养一些绿地,将逝世者的骨灰埋在树下。这种“树葬”使用了可以被分解的沙土型骨灰坛,在地下会被分解,和自然融为一体,真正实现了“环保地纪念人”的概念。
(二)科技留住音容相貌
坟墓,是人死后的居住地,墓碑则是门牌。在现代社会,人死后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具尸体,还有他的思想。这个观点正是获得2010年德国工业设计红点“至尊奖”的E-TOMB的设计者所提出的。
E-TOMB是个概念型的“坟墓”,它的创新点在于留住死者的思想、信息。墓碑就像是一个移动硬盘,装有输出和输入的装置,缅怀者上传一些信息就像是在和逝世者对话。还可以管理整个信息空间,缅怀者们可以用手机浏览逝世者所有生前的信息。E-TOMB的设计就是新时代人们对于坟墓的情感上最好的体现。
(三)“陪伴”情感体现的葬礼
有设計师曾提出可以将骨灰中的碳制成铅芯,把做成的每一根铅笔都刻上逝世者的名字。使用的时候每一次只能取出一根铅笔,削铅笔所产生的铅笔屑将本来铅笔的空间填满。随着铅笔慢慢被使用完,盒中的铅笔屑慢慢填满铅笔盒,这个时候盒子就成了不同形式的骨灰盒。盒子上的开口就成了时间轴,告诉人铅笔所剩的数量。死者与亲人的陪伴情感有了很好的体现。
(四)“美丽”的葬礼
Ashes to Portraits提出了用骨灰作画的想法,将逝世者的骨灰和油画颜料混合在一起,由画家来对死者容貌进行还原创作出一幅肖像画。通过这种方式,使逝世者在世间用另一种方式继续“生命”。
四、对于海葬类新观念产品的发展分析及未来设想
(一)新观念海葬产品的问世
绿色海葬的出现,将要成为工业设计发展趋势下的一种必然趋势。由于石材墓碑对土地使用面积的浪费以及20年使用权的硬性条件,新材料和新海葬方式终将取代棺材埋葬、立碑等方法。例如,将死者骨灰放进烟花中,放烟花本身就是一种美丽而烂漫的方式,是对逝世者一生的美好诠释。亲人可以申请利用电子设备记录瞬间,电子记录内容的保留就像是保留了逝者陪伴在身边的感觉。
(二)遗体的新型处理方式
在2011年10月31日凌晨的前两分钟,菲律宾一个孩子的出生,象征了全球人口过70亿大关,也意味着世界上每天都面临着20万人的去世。环保的海葬方式不仅要满足人们对于亲人的缅怀,还要承受环境对人类的考验,以及避免因为土地稀缺而产生的矛盾与冲突。正所谓科技改变生活,既然人类可以在科技帮助下平安降生,那就也可以在科技的帮助下安然离去。
美国有一种海葬方式是将尸身在碱性液体中溶解后,形成一种褐色的粘稠液体。这显然是一项环境友好型技术。处理后的液体散发出强烈的氨水味,但是并不会造成污染,利用地下水就可以直接排走。瑞典也提出了一种相当环保的处理方法,就是将尸身放置在淀粉制成的“棺材”中进行低温处理,研磨成粉,然后撒入土壤,变成土壤的一部分,剔除难分解的物质和污染物,最大程度上减低对环境的污染。
(三)环保并且有意义的纪念方式
中国传统的拜祭方式是焚烧纸质品,保证逝者在另一个世界衣食无忧,希望是美好的,但是这种方式不仅对物质上造成了浪费,而且对于环境也是一种破坏。现在很多人提出并实行了“网上拜祭”,拜祭的对象主要是对于一些已故的名人。而且手机拜祭软件的盛行,又是为生态海葬添上了“绿色”的一笔。
美国有一种“生命宝石”的纪念方式,用逝世者骨灰中的碳制作出独一无二的钻石,不仅纪念逝世者一生中的各种不平凡也是生者对死者情感体现。
五、结语
现代社会中国传统的海葬方式虽然在公众对于死亡的看法和对于尸体处理方式上起着很大的作用,但随着人们对于死亡美学和科学的认知逐渐深刻,处理逝者过世后的海葬方式已经不是一种简单的信仰和低于习俗的问题了。它也会影响到对逝者的尊重,對社会环境的保护,对经济文化的建设。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对于新式海葬的态度会是对于生命的尊重,和对于死亡美学的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