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07月16日,母亲杜才明出生在四川省罗江县。她的出生,注定了她奋斗的一生:在她两岁的时候,亲生父母俱已去逝;五岁不到,养父母也离她而去,她只有跟着哥哥嫂嫂生活,其间吃了不少的苦。为了创造自己的生活,母亲用不要嫁妆和放弃家产的代价,换得了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读书的机会。高中临毕业时,四川各地得到解放。高中毕业后,母亲杜才明参加革命工作,被派到罗江小学教书,从此开始了她的教学生涯。在母亲杜才明的教学生涯中,伟人毛泽东的著作对她的人生成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就包括伟人毛泽东的《浪淘沙·北戴河》。1975年左右,她教的一个学生加入了空军,给她寄了一张在北戴河海边的照片,她非常喜欢这张照片,让她对经常在教学中教到的北戴河有了直观的了解。1976年1月8日,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逝世,不保留骨灰,将骨灰撒到祖国的大好河山,特别是将骨灰撒到黄河入海口,对母亲的影响非常巨大,可以说在那时,就在母亲的心中撒下了海葬的种子。1985年夏天,当时的铁道部组织有30年以上教齡的铁路子弟学校的优秀教师参加的夏令营,母亲杜才明是其中一员。他们在重庆集中,走三峡,沿长江一路向东,到南京后,再北上,到北京、北戴河、再南下到庐山等地。正是此次夏令营,让母亲杜才明亲临她日思夜想的北戴河,大海的深怀,便是母亲的胸怀。她一回到家,便告诉我们,她百年后,要我们后代将她的骨灰带到北戴河,撒入大海。在此后的三十多年中,母亲多次反复地讲,她的骨灰要撒入大海。在母亲迈入80岁高齡后,家中长子谭少龙两次带母亲到海南三亚过冬。三亚的阳光照在母亲的身上,轻柔的海风吹拂着母亲的脸庞,她默默地感受着三亚带给她的温暖,她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地方,海葬情怀,她终身不渝,只是海葬地点,她改在了三亚。无论是谁,无论什么时候,都改变不了她要投入大海怀抱的决心。母亲讲得最多的一句话便是:周恩来那样的伟人,都把骨灰撒入了大海,我们还有什么想不通的。母亲杜才明于2018年9月6日离我们远去,她的遗愿却还未实现。在母亲逝世周年即将到来的时候,我们将母亲杜才明的骨灰运送到海南三亚,撒入大海,完成她伟大的宏愿。我们也用平凡的语言,讲述我们平凡的母亲那伟大的情怀,并将一首《浪淘沙·三亚行》敬献给我们敬爱的母亲:
晨雾罩琼州,
思绪悠悠,
三亚湾外入海口。
茫茫海洋俱不见,
知是何缘?
往事皆重现。
恩来表率,
无花无冢撒大海。
温暖海风今日至,
实现遗愿。
敬爱的母亲,
您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2019年7月1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