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罘区101岁老人昨日海葬
老人一生乐善好施,生前遗愿希望魂归大海,我市去年海葬1300例
亲人为老人海葬。
天晴日朗,波澜不兴,低沉的赞颂声中,芝罘区奇山小区101岁的老太太骨灰伴着片片花瓣和一瓶
瓶甘露撒向大海,亲人们将自己的哀思、祈祷和祝福都寄托给辽阔而又生生不息的大海……昨天上午,参加她海葬仪式的亲朋好友都赞叹这种环保、圣洁的方式为老太太乐善好施的一生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YMG记者 滕新书 摄影报道
百岁老太昨天圆满海葬
“老母亲101岁了,是大年三十去世的,她生前的遗愿就是魂归大海,我们就遵照她的遗愿将她海葬!”昨天上午,在烟台栈桥码头一条船上,老太太的女儿告诉记者,老太太生前一心向善,虽然退休工资只有3000多元,但从报纸上看到谁有难处,她就会出手相助。老太太去世后,家人将其骨灰在家里摆放、祭奠100天,昨天进行海葬。
亲朋好友们将老太太的骨灰和为老太太送葬的鲜花、果品及代表甘露的水搬上船后,船长倪福军开船起航。亲朋好友们低唱称颂,护送老太太的骨灰缓缓到达离岸五海里的卧佛岛海域。卧佛岛属于无人岛,整个岛屿外貌酷似一个卧佛,岛屿南侧有一个半月形的港湾,北边有岛屿遮挡,湾内风平浪静,比较适宜举行海葬。
昨天上午的天气不错,温暖的太阳,习习的微风,圣洁的蓝色海面上微波荡漾。到达抛撒骨灰的海域,亲朋好友把骨灰伴着花瓣和甘露慢慢撒下去,海面只留下片片美丽的花瓣……
海葬越来越被大家接受
“前几天为一位27岁的小伙海葬,到了撒骨灰的时候,他母亲哭得太伤心了,抱着骨灰盒不撒手,我劝着才帮她把骨灰撒了下去……”53岁的船长倪福军对记者说,作为烟台东顺海葬服务中心最早的海葬船长之一,他从事海葬工作有10年了,见证了不少人的海葬,他觉得海葬越来越被大家接受了。“海葬挺好的,撒花瓣不烧纸,不污染空气也不会引发山火!”他说,“费用低不说,不占用坟地这点最好,土地是有限的,骨灰撒向大海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烟台东顺海上旅游公司的王浩宇告诉记者,他们公司最早是做海上旅游的,早年就有人为亲人海葬,慢慢地,来海葬的越来越多,他们就成立了一个海葬服务中心。
烟台去年海葬1300例
王浩宇告诉记者,相比一块墓地几万元到十几万的费用,几千元的海葬费可以说对大多数家庭都不是负担!“去年一年能有1300例,今年到现在也有300多例了!”王浩宇说,“有人担心现在很多逝者是病死的,骨灰可能带有病菌会污染大海,其实,火化遗体的温度一般是在800摄氏度到1200摄氏度之间,这个温度下有害病菌无法存活,火化产生的骨灰属无机物碳酸钙,也不会污染水质。”
鲁大一教授也想死后海葬
“以前大家都说入土为安,其实也就是回归自然,而大海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海葬其实是最好的殡葬方式!”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郭同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就想死后海葬,让亲人见到大海就可以思念一下,不用到了外地的孩子千里迢迢跑回来祭奠!”郭教授说,每一个人都有生有死,死后都面临一个殡葬问题。传统土葬因为过多占用土地资源改为火葬后,仍有一个骨灰安葬问题。虽然目前国家有相应的墓穴标准,但即使都不突破标准,土地也是越用越少,随之而来的是墓地价格越来越高,甚至出现了天价墓穴,让很多人感叹“死不起”!而海葬就可以彻底解决这些问题,保证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关链接
记者了解到,现在外地很多沿海城市也出现了海葬,包括上海、大连、连云港、天津、东莞、厦门、宁波等地。
青岛是从1991年开始实行海葬的,2010年又开始对青岛市居民实行免费海葬政策,并对选择海葬者每人补贴5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