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年前,倪福军还是福山区一位普通的果农;10年后他已经是掌舵十年的老船长。倪福军开船不只为了旅游观光,还给失去亲人的家庭举行海葬仪式时掌舵。作为烟台东顺海葬服务中心最早的海葬船长之一,倪福军从事海葬工作已整十年。53岁的倪福军目睹过无数次亲人离别,他做的最多的就是开稳船只,保证海葬顺利进行。
“下学以后就开始管理果园,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从来没想着出来。”倪福军说。现在整天与游艇船只相伴,他已经彻底告别了年轻时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改变他生活轨迹的是亲戚提供的一个机会。“我亲戚早先开船,后来找我开船,我就来了,到现在都11年了。”
对开船一窍不通的倪福军来到海边后,发现开船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学开船很容易,没几天就学会了。”开始驾船的倪福军一年后接触到了海葬,而第一次海葬经历更是让他至今难忘。
“开船第二年,第一次给海葬仪式开船,到现在都没忘。”倪福军说,“第一次开船海葬的那个家庭挺悲惨的,白发人送黑发人,家里小伙20多岁出车祸了。听说孩子喜欢海,就想到了海葬。家里人都哭得不行了,我也跟着掉泪。”
每次出海举行海葬仪式,倪福军都是一人身兼多职,船长、服务员、讲解员。“开船得给人家开得稳稳的,不能急,得考虑人家情绪,要看着他们脸色防止身体不舒服,到了地方告诉他们怎么做。家人在船上都会很安静,凝视着海面默哀……”倪福军说。
海上风浪是影响海葬能否举行的重要因素,每当海上刮起5到6级大风,海葬就要推迟。“风一大就没法举行了,总得来说海葬还是省钱。举行一次海葬成本才是土葬的零头。现在人们观念逐渐变了,来海葬的逐年增加,有时候一天都能有两三个海葬的。”倪福军看着大海说,“有一次海葬的是一个姑娘,好像是触电出事的,跟她家人聊了几句,把我难受的到家了还不舒服。”
十年来,倪福军驾驶过的船只有近百条,举行过的海葬数量他自己都记不清楚了。每次跟亲朋聚在一起谈到丧葬时,倪福军总会向大家介绍海葬理念,如今海葬的环保、经济等优点也成了他推崇的。眼看清明节就要到了,倪福军又忙碌起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