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灰撒大海,情意留人间,海葬真正实现了“人从自然中来,回到自然中去”的生命定律。3月31日,威海市第7次海葬活动在刘公岛海葬区举行,36个家庭将已故亲属的骨灰撒入大海。据了解,威海自2012年首次举办海葬活动以来,6年来已累计有464名逝者魂归大海。
鲜花撒进大海祭祀亲人。图片来源:威海晚报记者王茂忠摄
36位逝者骨灰撒向大海
31日上午8时,前来送别已故亲人的近200名逝者家属集聚在刘公岛客运中心。他们手拿海葬证书、经办人身份证,正排队免费领取鲜花、手套和证件。
为更好地尊重逝者,在逝者骨灰入海之前,现场举行了庄重的海葬公祭仪式,集体缅怀骨灰即将撒向碧海的36位逝者。
“逝者可敬,海葬可贵;殡葬新风,现代气派……”海葬主持念诵海葬祭文。
公祭仪式结束后,逝者家属按海葬活动的编号,依次领取逝者骨灰后登船。
9时许,逝者家属开始陆续登上海葬船,向着位于刘公岛外海指定的海葬区域航行。大约20分钟后,海葬船到达了海葬区域。
此次海葬分6批进行,每批6位逝者,由工作人员宣读每批次的序号,逝者亲属有序祭奠。
伴随着低沉的葬礼进行曲,有的逝者家属摘下手中鲜花的花瓣,将花瓣随风抛撒在大海中;有的逝者家属先小心翼翼地打开骨灰盒,再打开用红布包裹的骨灰,然后一捧捧地将骨灰撒入大海。
大多数逝者家属显得比较平静,只是默默地与已故亲人道别。也有逝者家属在低回的哀曲中流下了眼泪。
手捧鲜花参加海葬仪式的逝者家属。图片来源:威海晚报记者王茂忠摄
魂归大海。图片来源:威海晚报记者王茂忠摄
想念亲人时就来看看海
虽然中国人讲究“入土为安”,但近几年来,在政府倡导和生态殡葬理念的影响下,越来越多人开始接受海葬、树葬等绿色环保的丧葬方式。
市民秦女士带着年迈的父母前来送别已过世的二姐。据秦女士介绍,她有四个兄弟姐妹,二姐生前是威海蓝天救助队的,喜欢帮助别人,但半年前查出胃癌,没多久就去世了。
“二姐为人非常善良,而且乐于助人,爬山的时候从山里救人,游泳的时候从海里救人。而且,她身体也一直很好,没想到却突然走了。”说着,泪水在秦女士的眼眶中打转。
海面的风有些寒冷。虽然还没开始撒骨灰,但秦女士与父母一直站在甲板上看着大海,手指冻得通红,却不愿进船舱。
谈及选择海葬的原因,秦女士表示这完全是按照二姐的遗愿做的。“二姐生前就喜欢大海,表示过想要海葬,我父母也同意。虽然父母的年龄大了,但遇事能想得通。等我有一天老了,也会选择这种形式。”秦女士表示。
来自黑龙江的徐昆是来送别已经去世十多年的妹妹。2000年,他23岁的妹妹突发心脏病去世,因为父母只有他和妹妹两个孩子,妹妹那时候又小,走得突然,他母亲一直接受不了妹妹离世这个现实。以前在黑龙江时,他母亲一直将妹妹的骨灰存放在殡仪馆,经常前去悼念。后来全家人来威定居后,也将妹妹的骨灰一同带来了。“这几年威海连续多年开展海葬活动,倡导绿色保护,节约土地,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方式。经过多次劝说母亲,母亲也想通了,所以,我们就报名参加了这次海葬。”徐昆介绍,“母亲说大海离得近,想女儿了就可以随时到海边看看她,这样也很好。”
“中国人的传统思想都是‘入土为安’,但随着社会发展,海葬是个趋势。先不说土地资源有多么宝贵,光是烧纸祭拜带来的环境污染就够严重的了,而且容易引发火情。实行海葬,每年祭拜时,带着鲜花,把花瓣撒到大海里就可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感觉这个方式真的挺好的。”徐昆表示。
威海市民政局工作人员向逝者家属发放鲜花。图片来源:威海晚报记者王茂忠摄
亲人安息。图片来源:威海晚报记者王茂忠摄
6年里464位逝者魂归大海
海葬是一种绿色环保的丧葬形式,也是一种造福子孙的功德善行,用绿色、文明、简约的方式,送逝者长眠大海,让大海长系思念。
据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科长陈平介绍,今年是我市推行海葬的第六年,已累计为464位逝者实施了海葬。近几年来,不仅是威海,全国很多地方要求实行海葬的呼声越来越高,人们对这种方式的认可度也是越来越高。
就威海来看,市民的接受程度可以说是以几何级速度增长,每年的增幅达40%以上。随着殡葬改革深入推进,人们的思想观念日益更新,海葬作为一种文明、节俭、环保的殡葬方式,也被广大市民所认可和接受。
除了海葬外,我市还推出了树葬等生态殡葬形式。在这几年的海葬活动推行中,陈平表示并没有遇到很大的困难。对于部分市民反映的悼念场所问题,威海市公墓管理处于2016年专门设立了长23米、高4米的海葬纪念墙,免费雕刻海葬逝者姓名,为家属能够更好地祭奠逝者提供一处祭拜场所。(威海晚报实习生周颖通讯员林伟强尹传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