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近几年,一些市民选择了海葬的殡葬形式,通过更加环保和文明的方式寄托对亲人的哀思。、 烟台海葬的历史虽然已经有十多年,但由于观念问题,一年只有六七位逝者葬入大海。从去年开始,我市推动集体海葬,以减轻土地压力,今年有52名逝者的骨灰撒入大海,已经超过去年的31名,海葬的观念正在逐步被市民接受。目前葬俗发展到这个阶段以后 我们应该理念不断改变 怎么样珍惜资源 保护资源 为什么需要这个改革 18世纪末 整个巴黎的郊区基本被坟墓给占据了 这给我一个启发 把殡葬 葬礼多种形式给它安排 能够尽量把资源保留下来 珍惜我们的每一寸土地 我们周恩来总理提出说 骨灰从保留到不保留 这是殡葬的二次革命 但是从目前来看 形式主要有我们今天看到的海葬 除此之外 (其实)还有花葬 草坪葬 树葬 还有石葬等等形式 这都是一种生态形式的葬礼。 现实中现在墓地买卖上是非常火爆 很多人都是花了天价去买墓地 应该说现在城市资源有限 所以墓地能够留出来的也越来越少了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大家都选择传统的丧葬方式的话 也就使墓地变成一种稀缺的资源 那么从这里来看 推广新模式是不是也可以节约一定的资源 在生态上 环保的角度来说也是比较适合的,并不一定过多地从资源这个角度出发 但是它确实做到了保护资源 比如海葬 它至少是不占有土地资源 而且现在很多民众担心的 海葬对于海水会不会有污染 这个大家非常担心 但是我们的专家实际上已经解释了海葬它不会对 目前来看不会对水资源造成污染 这也打消了大家的这种顾虑 是一种安全的 有利于节约资源的 为子孙后代造福的这样一种形式 那包括花葬 草坪葬 它不仅节约了我们有限的土地资源而且美化了我们的环境。 我们虽然看到烟台接受海葬的人数 在逐年递增 但到今年为止 也仅仅只有52位 这个人数还并不是非常多 而在这种新形殡葬的推广方面还是很多比较排斥的 因为传统的观念还是比较根深蒂固的。 我们知道殡葬 墓葬的革命 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我们不能以行政命令 行政的手段来干预民众选择 但是 我们能够引导 随着社会的进步 希望人的思想观念也能发生相应的改变 选择更多的 能够保护资源的 有利于我们子孙后代的 这样的一种殡葬形式 ,对先人 对亲人的怀念 可以多种形式 对老人的尊重 更重要的是在他生前 在生前要赡养 照顾 尊重 要给予关爱 非常重要 在去世以后 挂挂遗像 写写生卒年月日 亲友啊 亲戚朋友坐在一起 一杯清茶缅怀亲人 另外还有什么呢 现在还有很多现代化的东西 比如说网络上面比如说电脑 电台 电视甚至手机 都可以在上面播出它的声音 画面 乃至可以上邮票 另外我们现在主张写诗啊 在报纸登他的事迹啊 这都是比过去更高雅的怀念 这样我觉得能怀念他 表彰他的道德品质 使得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能够代代相承 我觉得这个更有意义。
|